纂 修

因為家譜能夠證明一個人的身分,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歷代都重視家譜的編修。唐代以前,家譜的政治作用比較明顯,選官、婚姻、人際交往都離不開它。為了保證家譜的權威性,家譜往往由政府纂修,由政府設置專門的機構「譜局」保存,以備必要時查驗。宋代以後,家譜的政治作用削弱,但記錄家族歷史,純潔家族血統,團結約束家族成員,教育家族後人以及提高本家族在社會生活中的聲望、地位的作用增強。除了皇帝的家譜玉牒為政府所修、政府收藏之外,宋代以後的家譜均由私人修撰,政府不再干預,也不負責收藏保管,直至清代,政府才對家譜中的行文和格式作出一些規定。在清代,滿族人家譜尚具有一些政治作用,旗人襲爵、做官都需要出示得到官方承認的家譜作為證明。與唐代不同的是,旗人的家譜是由家族自己纂修,自行保存,需用時只要送交官府查驗就行了。

Kao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流傳與收藏

唐代以前的家譜,由於政治作用較強,因而修成之後,大多要繳送一份由政府收藏,這從殷墟商代甲骨中家譜資料的出土就可看出。秦漢兩代,皇室家譜均由專門機構宗正管理。民間修譜,也應呈送政府有關機構。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最重譜牒的時代,無論是選官,還是婚姻,首先要查驗的就是譜牒,政府設置了專門機構「譜局」,編修和管理各種譜牒。民間自修,同樣要上呈官府,收藏在尚書省的戶曹,或專門的「籍庫」、「譜庫」中,作為日後選官的依據。南朝時期的目錄也開始著錄譜牒,蕭梁時期阮孝緒所編的《七錄》之中,就專門設置了「譜狀」類,收錄各類譜牒四十二種,一千餘卷。日後的各種目錄中,大多專立譜牒一類。政府負責蒐集、管理和編修譜牒,在唐代仍然是一種主要方式。

Kao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價值與利用

華民族有家譜的歷史已經有三千多年了,在這漫長的歲月裏,我們的祖先編製了難以數計的家譜,這些家譜在他們的時代,在他們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發揮過一定的作用。從商周到漢代,家譜的主要作用是祭祀祖先、證明血統、辨別世系,同時,又是權力和財產繼承的依據。進入魏晉南北朝的門閥社會後,家譜在政治、社會生活方面的重要性大大增強,家譜的主要作用是證明門第,做官以至婚姻嫁娶,社會交往都是以家譜為依據,家譜已由家族文獻轉而成為一種政治工具。隋唐兩代,取士多由科舉、家譜在選官方面的政治作用削弱,但在婚姻等方面的作用增大。宋代以後,取士、婚嫁不看重門第,各社會階層的成員升降變遷也很頻繁,家譜的政治作用基本消失。編修家譜成為家族內部的事情,家譜的作用也隨之發生變化。宋元明清幾代家譜的纂修主要是為記錄家族歷史,純潔家族血統,尊祖、敬宗、陸族、團結、約束家族成員、教育後代,提高本家族在社會中的地位和聲望,家譜的教育功能增強,家譜中大量出現家族祖先的善舉恩榮和各種家訓、家箴,對於傳播倫理,穩定社會秩序發揮,一定作用。因而,家譜的纂修無論是唐代以前還是宋代以後,往往都得到政治的支持和鼓勵。此外,明清兩代科舉取士,各地中舉名額都有一定數額,一些考生往往冒移籍貫,避多就少,以期容易考上,為此,經常引起訴訟,家譜此時又將發揮證明作用。清代旗人襲爵、出仕,需要出示家譜以為憑據,這也可以看作是家譜政洽作用的一點殘餘吧。

Kao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避諱與譜禁

避諱的出現,大約是在二三千年前的周代,秦朝時正式確定下來盛行於唐代,最嚴格的還是清代,愈到後期,避諱愈嚴,讀書臨文,皆須避諱。除君主本名及讀者相同或字形相近的字須避諱之外,外戚、異國主和孔子的名字,以及父祖等尊者的名字也須避諱。避諱的方法是改字、改音、缺筆、空字和寫「諱」字代替等。這種特殊的文化現象,一直充斥在辛亥革命以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歷代流傳的文獻之中,作為古代文獻之一的家譜當然也不能例外。

Kao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容與結構

古代的家譜在選官、襲爵、婚姻、社交、財產繼承、睦族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因而,在編修家譜時,都應把這些方面的內容收錄進去,傳示時人和後人。從家譜產生之時起,三千多年來,由於時代的不同,家譜內容的側重也有所不同,上古時期的家譜,僅為君王諸侯和貴族所獨有,家譜的作用僅為證明血統,是為襲爵和繼承財產服務的,因而,從甲骨實物和《史記》有關部分可以看到,先秦時期的家譜特別重世系,家譜的內容也比較單一,僅為世系。魏晉以後,選官、婚姻以至社會交往均看門第,這樣一來,家譜在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強,家譜的內容也比以往有所增加。魏晉以至唐代的家譜現在已基本無存,從現存的其他一些著作所引的零星資料和後人再整理的資料來看,仍可了解到一些基本情況,魏晉以來至唐代的家譜的內容大致包括:郡望、源流、家族世系,當然首先書寫的還是姓名。姓名包括字、號,還包括小名、異名、別名,然後記載生平、官爵(即使沒有做過官,是處士也記錄上譜)、生卒年及特殊死亡原因(如何時、何故遇害等等)、婚姻狀況(妻妾姓名、排行、岳家門第、離、退婚)、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做官、婚配的情況、著述、居住、遷徙、家族支系、墳墓等等,其中尤以地望、家世、官爵和自己及兄弟姐妹、子女的婚配等情況記錄比較詳細。

Kao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稱與類型

家譜,歷史上曾有多種名稱,家譜僅是其中使用最多和最有代表性的一種,從古至今,家譜類文獻的名稱大致還有如下這些︰族譜、族系錄、族姓昭穆記、族志、宗譜、宗簿、宗系譜、家乘、家牒、家史、家志、家記、百家集譜、世錄、世家、世本、世紀、世譜、世傳、世系錄、支譜、本支世系、枝分譜、帝系、玉牒、辨系錄、列姓譜牒、血脈譜、源派譜、系葉譜、述系譜、氏族要狀、中表簿、房從譜、諸房略、維城錄、譜錄、房譜、近譜、會譜、全譜、合譜、統譜、通譜、總譜等等。

Kao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展與演變

夏商以來,不僅王室有家譜,諸侯及一些貴族都有自己的家譜,專門記錄家族世系。政府設專門機構管理,愛國詩人屈原官居三閭大夫,其主要職掌就是掌管楚國昭、景、屈三族的三姓事務,編製三姓的家譜。春秋時期,有人對這些家譜進行整理,編有《世本》十五篇,集中記錄了黃帝以至春秋時期帝王公侯卿大夫的家系。漢代司馬遷在寫作《史記》時,大量參考了春秋以前的各種譜牒資料。《史記》記述了上古以來的政權更替和諸侯貴族的家系歷史,是我們今天了解上古時期歷史的最權威著作。

Kao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起源    

家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蹟的特殊圖書體裁。產生於上古時期,完善於中古時期。三千多年來,家譜在不同時代,顯現出不同的形態,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古往今來,先民們編製了難以數計的各類家譜,流傳至今的尚有二萬餘種,其內容之豐,價值之高,很值得我們去認識與了解。

Kao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來臺始祖:培啟公。諱沃心。公號貽椒。炅昌公第三子。出生於康熙六十年辛丑九月初四日辰時。世居大平路下梘坑洙洋厝。以農為業。既娶舉二子。及父母雙亡。三年之喪畢。至乾隆十八年庚午春間。携眷渡臺。能相地之宜。以內湖庄地脈深厚。遂卜居焉。於是披荊斬棘。自闢疆里。妻林氏有淑德。善營家。克勤克儉。再舉五子。以養以教。計墾闢內湖.萬盛.興福庄各地。連陌數十里。創業垂統。為百年之大計。其遠大之志。實為可嘉。諸子各有材幹。或善竭力耕作。或能致志攻書。或精堪輿。或嗜書香。尤以第五子鍾興入泮。︵彰化縣邑庠生。︶率其子回籍謁祖。衣錦榮歸。族人皆稱羨焉。復返臺夫婦唱隨。嬉遊里黨。以享天倫之樂。後數年以疾終。

二、    派下散居情形:培啟公生七子。除長子移住他處外。餘六兄弟分居內湖.興福庄。各守成業。謂之六合。茲分述於下:

Kao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設沿革:滿清領臺後。下派四房裔孫。陸續渡海來臺。墾闢耕種。聚族於文山堡內湖庄。後因族眾蕃衍。逐漸遷徙他鄉。隨地昌熾。至嘉慶年間。眾裔孫等。惟一本之親。星居散處。恐情誼漸疏。遂聚族相議。鳩集五十餘份.︵據說最初四十九分。現有五十三分︶。按份醵金。集腋成裘。逐年生息。交由房長攝掌。每年擇冬至日。聚族祭典。以謀同宗之誼。並將歷年所積。承買田業。以其每年租谷正常收入。充作祭典之資。嗣因攝掌人失宜。祭祀垂危。即推舉派金名文標。(內湖庄總理。︶繼掌祀租。不數年轉危趨安。積立金漸多。因慮無祖祠。祭典不便。遂有營建祖祠之議。

二、    創建祖祠:自派金攝掌得宜。所積漸多。遂向宗裔墀勤名功勳。承購內湖庄樟腳田。用作建祠基地。︵田年租可收十六石。︶未知的在何年。︵可能在同治年間。︶創建宗祠於樟腳西湖故宅邊。坐東向西。尖脊五間。並建左右護室︵即春腳︶。其厝頂未及以石灰凝固。即彫積祥公牌位以下。自弘字行以及派字行之各盟份。直系祖先。依次彫入。分六大牌從祀。嗣後歷年例祭日。宰殺豬羊。設祀於茲。隆重舉行。參祭裔孫達二百人。(分坐十六|二十棹。︶頗極盛況。派金謝世後。由烶君諱媽為。權掌其事。而及騰蛟攝掌。並推任西湖為房長。日本領臺後未久。因慮祖祠迫近景美溪岸。漸被水崩壞。迫近宗祠。恐其禍將及。為未雨綢繆計。遂公議將原宗祠遷徙溝子口。將原有草茅田寮基地。改為祖祠基地。延地理師標居︵六張犁人︶勘驗。擇日興工。將原祖祠拆毀。將其建材︵石料.點金︶悉數以舟運。搬往應用。其不足者重新調度。並將原祠基地及附帶田出賣。款項充作建築資金。其不足款額並向外借用。董其事者以騰蛟居首。西湖.壬申等助之。迨丁未年仲冬告竣。安置主位。永鎮神靈。騰蛟亡後。其子和尚權任管理。而因執事失宜。激起公憤。遂另推任西湖.烶開.銘山三人為管理人。嗣從寬柔.淵泉之議。加江流一人。向政府辦理管理變更手續。其來往宗親住處捺印奔走。江流獨任其勞。開始登記時。再添銘獻一人共五人。手續告竣後。江流權任其事。積存公款。清還營建宗祠積欠款項。後移交烶開攝掌。房長西湖.銘山記賬.銘獻及相繼亡後。由各該後起乞食.玉田.泉源.和尚等。協理其事。直至烶開.乞食.和尚去世。玉田,泉源因業務不能兼顧。再由江流攝掌。和尚之子周禮協理。以至現在。

Kaos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